安徽:挖掘“一体化”潜能 释放“高质量”动能

时间:2023-02-12来源:安徽日报

  2月10日,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探讨安徽如何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2月10日,学习时报社、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在合肥联合举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奋力推动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来自中央党校和沪苏浙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学习研讨党的二十大精神,为进一步挖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潜能、释放安徽高质量发展动能提供前瞻开阔的破题思路和独到精准的解题策略。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高频“热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理论视野》主编秦刚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进的社会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结合,开创了现代化的新路径。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在反映世界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的同时,实现了多方面的创造:在实现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中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推进政治民主化的过程中创造和发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推进国家法治化过程中开启和推进了全面依法治国,在推进文化时代化过程中创造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秦刚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科技强省的工作部署。”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吴劲松介绍,我省未来5年的目标是:全省创新动力、活力、实力明显增强,区域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5位,科技强省初见成效,战略科技力量、高端科技人才、重大科技成果、科技产业发展、开放创新水平、科技体制改革等六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我省将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抓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把安徽建成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科技引领发展模式的创新地、科技成果转化的样板省、体制机制改革的先行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安徽工业大学安徽创新驱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东认为,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打造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专精特新’已成为安徽中小企业发展的品牌,但在量、质上仍与先进省份有一定差距,因此我省需要进一步优化成长生态,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专精特新企业成长的定位方向,使之成为从技术创新到产业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针对我省专精特新企业生产性服务业重前端研发、缺后端转换的不足问题,要建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形成企业主导的合作方式,加强技术服务体系的中间转化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从长三角的“旁听生”变成“插班生”再到“正式生”,在一体化过程中收获众多发展机遇和政策红利。“我省把皖北振兴提升到‘事关全省的高质量发展、事关安徽的现代化’的战略高度,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皖北地区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的重要机遇。”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强建议,依托沪苏浙地区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补强皖北产业链薄弱环节;持续深化产业协作,努力壮大皖北主导产业;大力推进产业园合作建设,筑巢引凤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展干部双向互派挂职,真抓实干提升皖北营商环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丰厚滋养。在淮北师范大学副校长余敏辉看来,古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加强古籍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古籍文献挖掘与整理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是存亡继绝、泽被后世的工作,是增强安徽文化归属感、提升安徽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坚实基础。”余敏辉说,我省计划规划编纂的大型地方文献丛书《安徽文库》将梳理文化根脉、守护文化遗产、提炼江淮人文精神,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必须把《安徽文库》铸成传世佳作,为新时代古籍整理出版树立新的时代标杆。

  “新时代十年,安徽发展‘全线飘红’,各方面屡创新高,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值得总结和借鉴的经验。”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副校(院)长徐明华点赞道,无论是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还是推动安徽发展再上新台阶,都有很多课题值得集中智慧进行探讨。这次理论研讨会集中了长三角地区的专家学者,进一步推动了长三角社科理论界的交流互动,不仅为安徽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而且对提高安徽地位、扩大安徽影响、集聚安徽人气具有重要意义。(记者 张理想 王欣)


来源:安徽日报